景德镇陶瓷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创建于1976年,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已形成了涵盖博士、硕士、本科三个办学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在校学生规模达2800余人。学院现有“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授权点、“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授权点和“机械”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机械工程”为江西省重点学科和示范性硕士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为江西省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和机器人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属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江西省品牌专业、江西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江西省高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和首批转型发展试点专业。专业于2022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为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江西省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首批转型发展试点专业,于2022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西省特色专业;自动化专业为江西省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拥有物理、机械工程、电类基础、工程训练中心和陶瓷实训中心等实验实训中心,以及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60个实践教学基地,其中物理、电类基础实验中心为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实验中心,机械工程实验中心为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育单位;拥有收藏中、英文各类文献图书资料计6万余册的图书资料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114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3人,在读博士(后)教师6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比例达90%。拥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6人,省学科带头人4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青年井冈学者2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金牌研究生导师和金牌教师各1人。

学院坚持“陶瓷”特色,依托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西省陶瓷材料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将控制、信息、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入陶瓷及其它领域中机械装备的设计与制造、先进制造和检测、机器人智能控制和应用、生产线运维和管理中,全面提升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支撑学校三大优势特色学科群之一“陶瓷材料工程与智能制造”以及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中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链,有力促进行业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40余篇,科研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3项。

学院致力于“培养为陶瓷业服务的尖兵”,坚持“脑手并用、科艺结合、专攻深究”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勇担当,厚基础,强应用,善创新”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工科人才为培养目标,将陶瓷主线贯穿于文化、思政、课程、实践、竞赛、科研等育人全过程,以价值塑造“铸魂”为基,以知识传授“固本”为体,以能力培养“增质”为翼,构建“陶瓷艺术文化孕热爱、陶瓷创业故事育担当”、“陶瓷特色课程铸基础、陶瓷产业实践强应用”、“陶瓷装备设计提能力、陶瓷技术攻关促创新”的主线贯穿式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院培养的学生中涌现了全国优秀共青团员邓煜臻,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江西省优秀青年志愿者、江西省首批青年守信联合激励对象吴阁坤,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黄辉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花拥斌,江西省最美大学生刘海义,江西省高校十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宁翔等典型。学院牵头成立的红飘带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成立的“童年一课”云教室公益项目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第九届江西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学院的垃圾分类管理及环保宣讲暑期社会实践队伍获团中央表扬,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获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表扬,获国家级“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学院在着重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院以“第二课堂”为平台,通过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学科竞赛和科技文化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科技竞赛等活动,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和进步,为学生在本专业和其他专业领域就业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近三年来学院学生在参加省级以上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创意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奖达236项,其中国家一等奖16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28项,省级一等奖39项,二等奖49项、三等奖72项。(数据截止至2025年6月)


 

             

 

Copyright © 1999-2022 景德镇陶瓷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景德镇陶瓷大学湘湖校区A1楼  邮政编码:333403  联系电话:0798-8465850

技术支持:景德镇陶瓷大学移动互联协会